土地模式

康养产业既是我国发展转型和消费市场结构升级的产物,也为产业转型带来了契机。康养产业土地发展模式需要以“康养+”的理念综合农业、林业、商业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传统产业的需求,实现有机融合,模式创新,从而达到资源重新配置,市场重新定位,产品形态调整,土地模式变革。

建好农业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为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还能促进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让广大乡村变成“看山望水记乡愁”的美丽家园。通过以规模化的高标准农田替代碎片化的零散耕地,也有利于提升农业规模效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的整区域规模开发、连片治理,可以达到四个结合的发展目标:

一是把高标准农田区规划与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相结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二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围绕产业结构安排配套设施精准布局;

三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生产基地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生态产品生产和农村环境改善。

用好农民闲置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突出乡村产业特色,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重点打造民宿(农家乐)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家庭工场、手工作坊等农旅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让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

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由农村集体租赁给企业或者个人用来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区域范围内的闲置校舍、乡镇企业用地、集体工矿仓储用地、集体商服综合用地。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乡镇企业歇业、停产、倒闭,导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荒废、闲置等现象严重。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国家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康养小镇通过多种方式与集体用地的所有者合作,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均可直接享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财产性收入得到有效增加,获得的收益也比以往要高。

康养小镇的建设将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资产,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更好地保障农民权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出租及其使用权的转让、互换或抵押等多项政策的放开,将极大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动性,促使原本闲置或低效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得到有效盘活。

整合康养产业及配套发展用地

康养产业的复合型特点要求康养用地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发展的合力。康养产业在其发展中自然地集聚了与此相关的产业链,也融合了养老、养生、旅游、文化、体育、体验、休闲、娱乐等多个行业,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需要与之配套的城市建设用地系统予以全面支撑。


土地模式(图1)